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和数据库的设计
表与表之间的关系
表关系的概念
现实生活中,实体与实体之间肯定是有关系的,比如:老公和老婆,部门和员工,老师和学生等。那么我们
在设计表的时候,就应该体现出表与表之间的这种关系!
表与表之间的三种关系
一对多:最常用的关系部门和员工
多对多:学生选课表和学生表, 一门课程可以有多个学生选择,一个学生选择多门课程
一对一:相对使用比较少。员工表简历表, 公民表护照表。
一对多
一对多(1:n) 例如:班级和学生,部门和员工,客户和订单,分类和商品
一对多建表原则: 在从表(多方)创建一个字段,字段作为外键指向主表(一方)的主键
多对多
多对多(m:n) 例如:老师和学生,学生和课程,用户和角色
多对多关系建表原则: 需要创建第三张表,中间表中至少两个字段,这两个字段分别作为外键指向各自一方的主键。
一对一
一对一(1:1) 在实际的开发中应用不多.因为一对一可以创建成一张表。
两种建表原则:
一对一的建表原则 | 说明 |
---|---|
外键唯一 | 主表的主键和从表的外键(唯一),形成主外键关系,外键唯一 UNIQUE |
外键是主键 | 主表的主键和从表的主键,形成主外键关系 |
一对多关系案例
需求:一个旅游线路分类中有多个旅游线路
界面
表与表的关系
具体操作
1 |
|
多对多关系案例
需求:一个用户收藏多个线路,一个线路被多个用户收藏
具体操作
1 |
|
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小结
表与表的关系 | 关系的维护 |
---|---|
一对多 | 主外键的关系 |
多对多 | 中间表,两个一对多 |
一对一 | 1) 特殊一对多,从表中的外键设置为唯一 2) 从表中的主键又是外键 |
数据库设计
数据规范化
什么是范式
好的数据库设计对数据的存储性能和后期的程序开发,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。建立科学的,规范的数据库就需要满足一些规则来优化数据的设计和存储,这些规则就称为范式。
三大范式:
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:第一范式(1NF)、第二范式(2NF)、第三范式(3NF)、巴斯-科德范式(BCNF)、第四范式(4NF)和第五范式(5NF,又称完美范式)。
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(1NF)。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更多规范要求的称为第二范式(2NF),其余范式以次类推。一般说来,数据库只需满足第三范式(3NF)就行了。
1NF
概念
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,不能是集合、数组等非原子数据项。即表中的某个列有多个值时,必须拆分为不同的列。简而言之,第一范式每一列不可再拆分,称为原子性。
班级表
学号 | 姓名 | 班级 |
---|---|---|
1 | 张三 | 一年三班 |
2 | 李四 | 一年二级 |
3 | 王五 | 二年三班 |
2NF
概念
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前提下,表中的每一个字段都完全依赖于主键。
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键一部分的列。简而言之,第二范式就是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所有列完全依赖于主键列。当存在一个复合主键包含多个主键列的时候,才会发生不符合第二范式的情况。比如有一个主键有两个列,不能存在这样的属性,它只依赖于其中一个列,这就是不符合第二范式。
第二范式的特点:
1)一张表只描述一件事情。
2)表中的每一列都完全依赖于主键。
示例:
3NF
概念
在满足第二范式的前提下,表中的每一列都直接依赖于主键,而不是通过其它的列来间接依赖于主键。
简而言之,第三范式就是所有列不依赖于其它非主键列,也就是在满足 2NF 的基础上,任何非主列不得传递依赖于主键。所谓传递依赖,指的是如果存在”A → B → C”的决定关系,则 C 传递依赖于 A。因此,满足第三范式的数据库表应该不存在如下依赖关系:主键列 → 非主键列 x → 非主键列 y
示例:学生信息表
三大范式小结
范式 | 特点 |
---|---|
1NF | 原子性:表中每列不可再拆分。 |
2NF | 不产生局部依赖,一张表只描述一件事情 |
3NF | 不产生传递依赖,表中每一列都直接依赖于主键。而不是通过其它列间接依赖于主键。 |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3.0协议 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